生物样本库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搭建
发布时间:2025-10-21
201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》,明确了人类遗传资源包括人类遗传资源材料和人类遗传资源信息,对采集、保藏、利用、对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活动进行了规范,要求符合伦理原则,取得提供者事先知情同意,禁止买卖人类遗传资源等。
目前国内仍有大量的生物样本库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弊端与管理风险。一方面,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,不同样本库的样本采集流程、信息录入格式、储存条件标准存在差异,导致样本质量参差不齐,跨库共享难度较大。例如,有的样本库对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、温度记录不明确,有的则在样本信息中遗漏关键的临床诊断数据,这些都为后续的科研应用埋下隐患。另一方面,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,部分小型样本库仍依赖 Excel 表格等简单工具进行信息管理,无法实现样本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追踪;而一些已引入信息系统的样本库,也存在系统功能单一、与其他科研平台数据对接不畅等问题,难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。此外,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不到位也是突出问题,样本关联的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,影响捐赠者的信任度,进而制约样本库的长期发展。
要解决生物样本库管理困境,需要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着手建设,在硬件方面,应配备高性能的服务器、存储设备以及稳定的网络环境,确保样本信息的高效存储与传输。同时,引入先进的样本储存设备,如自动化超低温冰箱、自动化液氮罐、自动化生物样本存储系统等,通过温度、湿度传感器,实现对储存环境的实时监测,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系统能自动报警并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理。另外,自动化存储设备由面积很小的传递窗进行样本传递,而不会因频繁开门导致温度大幅度波动,自动化存储方式让生物样本的存储环境更稳定,适合科研样本长期安全的存储。在软件方面,需开发或引入专业的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,该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与扩展性,能够与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、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(LIMS)等实现数据互通,打破信息壁垒。此外,还需搭建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,根据单位对数据管理的要求,可采用本地备份或云端备份的方式,防止因硬件故障、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导致样本信息丢失。
 
            核心功能模块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所在,需围绕样本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科学设计。其一,样本采集与录入模块,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(如平板电脑)现场采集样本信息,包括样本类型、采集时间、采集部位、捐赠者基本信息(脱敏处理后)、临床诊断结果等,系统自动生成唯一的样本编号,并与电子标签(如 二维码、条形码)绑定,实现样本的快速识别与定位。其二,样本储存管理模块,系统实时记录样本的储存位置、储存条件,当样本需要取用时,管理人员需通过系统进行申请与审批,操作完成后系统自动更新样本状态,确保样本流向可追溯。其三,样本质量控制模块,建立样本质量评估标准,如细胞活性、核酸纯度等,将检测数据录入系统后,系统自动对样本质量进行评级,对于不合格的样本及时标记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,保障样本质量符合科研需求。其四,数据统计与分析模块,系统可根据科研人员的需求,自动生成样本数量统计、样本类型分布、样本使用情况等报表,为样本库的管理决策与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。此外,还应设置权限管理模块,根据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,如管理员拥有系统设置、用户管理等权限,科研人员仅拥有样本查询、申请使用等权限,确保样本信息的安全与管理的规范。